时间: 2025-04-24 21:5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8:06
“偷鸡摸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偷偷地去抓鸡和摸狗。引申为形容行为阴险,做一些偷偷摸摸的事情,通常指小偷小摸、见不得光的行为。
成语“偷鸡摸狗”出自于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在农村,鸡和狗是常见的家畜。偷鸡摸狗的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常常暗示着一种不光彩的行为。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表明其最早出现的时间,但可以推测其在民间流传已久,反映了社会对偷盗行为的鄙视。
“偷鸡摸狗”通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光明正大的行为,特别是在日常对话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华文化中,偷盗行为受到普遍的谴责。成语“偷鸡摸狗”反映了社会对不道德行为的反感,强调了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科技进步使得偷盗行为的方式有所变化,但这种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警惕潜在的欺诈行为。
“偷鸡摸狗”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联想,令人想到阴险、狡诈和不诚实的行为。它可以引发对道德与诚信的思考,激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正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在工作中常常偷懒,做事情偷偷摸摸,甚至在其他同事面前诋毁别人。面对这种行为,我曾经用“偷鸡摸狗”来形容他的行为,以提醒周围的人保持警惕。
在写作中,可以将“偷鸡摸狗”融入到情节中,例如: “在这个小镇上,总有一些鬼鬼祟祟的人在夜里偷鸡摸狗,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生活。”
在英语中,类似于“偷鸡摸狗”的表达可以是“sneaky”或“underhanded”,都指代那些偷偷摸摸、阴险的行为。虽然具体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相似的道德观念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
通过对“偷鸡摸狗”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现象,它反映了社会对不诚信行为的看法和态度。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这些成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和表达,提高语言的灵活性与丰富性。
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喻世明言》卷二十三:“这厮偷鸡摸狗,倒把我家东西偷去。”
《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这厮偷鸡摸狗,倒把我家东西偷去。”
《儒林外史》第四回:“这厮偷鸡摸狗,倒把我家东西偷去。”
《醒世恒言》卷三十五:“这厮偷鸡摸狗,倒把我家东西偷去。”
《水浒传》第四十六回:“石秀道:‘你休要胡说!我自是偷鸡摸狗的人,怎敢做这等事!’”
成日家~,腥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