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3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1:52
成语“拔群出类”字面意思是“拔出群体,超出类群”,即指某个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或群体中表现突出,显得特别优秀。它通常用来形容才华出众、表现卓越的人。
“拔群出类”源自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下》,句中提到“拔群出类者”,强调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人才。该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表现,反映了古代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卓越能力的赞赏。
该成语在多种语境中均可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拔群出类不仅仅是个人才能的体现,也是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崇尚和追求。现代社会中,竞争激烈,许多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领域中“拔群出类”,以实现自我价值。
“拔群出类”这个成语让我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仍然努力拼搏、最终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故事常常激励我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也让我意识到,努力和才能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在大学期间,我曾参加一个科研项目,起初我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但通过不断学*和努力,最终我的研究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成为了小组中的“拔群出类”的成员。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在春天的晨曦中,百花争艳,各展其美。唯有那一朵梅花,傲然挺立,仿佛在说:“我虽身处寒冬,却要拔群出类,绽放出我的芬芳。”
在英语中,“stand out from the crowd”可以与“拔群出类”相媲美,意指在众多事物中突出、显眼。这种表达同样反映了对个体卓越表现的重视。
通过对“拔群出类”的学,我更加明白了卓越与努力的关系。这个成语不仅在我的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也在我日常生活中鼓励我追求更高的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必有天才,拔群出类。
《旧唐书·文苑传·王勃》:“勃文章拔群出类,为一时之杰。”
《南史·文学传·刘勰》:“勰文拔群出类,为时所重。”
《文选·陆机<文赋>》:“虽拔群出类,而众论以为过之。”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文章拔群出类,为一代之冠。”
《晋书·王导传》:“导才识拔群,出类拔萃。”
任待要片时间~,则除是三般儿结果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