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5:37
“七纵七擒”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七次放走,七次抓住”。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对敌人进行反复的捕捉与放走,通常用来形容对敌人的追击和反复把控,强调策略和技巧。
“七纵七擒”出自《三国演义》。在小说中,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国的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斗勇,诸葛亮曾多次设伏捕捉敌人,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布局。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军事斗争中的智勇之计。
“七纵七擒”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在古代**,军事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七纵七擒”能够反映出当时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在商业、竞争等领域灵活多变的策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七纵七擒”给人一种智慧与力量并存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智者如何在危机中运筹帷幄,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灵活应对,不轻易放弃。
在我参与的一个团队项目中,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非常强大。我们决定采取“七纵七擒”的策略,通过不断试探对手的反应,调整我们的方案,最终成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合“七纵七擒”的概念:
敌影轻飘逐影随,
智者策略如风飞。
七纵七擒藏锐气,
胜者自有千般机。
在英语中,可以用“cat and mous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一方对另一方的反复追逐和试探。这两种表达方式都反映出对敌人灵活应对的策略,但“七纵七擒”更强调了智者的智慧和计谋。
通过对“七纵七擒”的学,我对策略思维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竞争中,灵活应对和不断调整策略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启发性,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艺文类聚·兵部·七纵七擒》:“诸葛亮南征,七纵七擒孟获,获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诸葛亮南征,七纵七擒,孟获感其恩信,誓不复反。”
《太平御览·兵部·七纵七擒》:“诸葛亮南征,七纵七擒孟获,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诸葛亮之南征也,李恢将交州义兵住益州界,亮亦以恢为功曹。恢说亮曰:‘南中之人,轻死好乱,非威不制,非德不服。今以七纵七擒之策,庶几可服其心。’”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于是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南中事件,亮以七纵七擒之策,终克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