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2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56:19
成语“上楼去梯”字面意思是“上楼时要有梯子”,它传达了一种依赖工具或条件才能达到目标的含义。基本含义是:在实现某种目标或进行某项活动时,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或手段。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较为模糊,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它可以看作一种生活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在生活中人们需要借助外力或条件来达到某种高度的普遍认知。
“上楼去梯”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与智慧。“上楼去梯”反映出一种普遍的社会认知,即在面对困难时,寻找支持和条件是成功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职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懂得借助外部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奋斗与依赖之间的平衡。它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不仅要有自己的努力,还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这种思维方式在面对挑战时能带来积极的情感支持。
在我自己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运用“上楼去梯”的理念。例如,在准备考试时,我会寻求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讨论,意识到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不足以完全应对挑战。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小明在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明白上楼去梯的道理,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意指依靠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来取得成就。这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中对依赖与合作的共识。
通过对“上楼去梯”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生活和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更是对人们在追求目标时态度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条件。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宋史·岳飞传》:“飞谓俊曰:‘吾与汝上楼去梯,共讨贼寇。’”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谓光颜曰:‘吾与汝上楼去梯,共破贼军。’”
《南史·王僧辩传》:“僧辩谓霸先曰:‘吾与汝上楼去梯,共图大事。’”
《晋书·王导传》:“导知敦不臣,而己被疑,乃谓敦曰:‘君若上楼去梯,吾当为君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琦合诸葛亮于楼上,因置酒,谓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东汉末年,刘表把新野送给刘备,让刘备抵御曹操。同时准备让次子刘琮继承自己的位置,这让长子刘琦感到处境比较危险。刘琦请诸葛亮到自家后花园高楼上吃饭,命人把楼梯撤去,虚心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要刘琦去当江夏太守脱险
他尽干些~之类的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