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2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1:13
成语“去梯之言”字面意思是“去掉梯子的言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切实际、空洞无物的言论,像是没有梯子的言辞,无法帮助人们攀登到更高的境界。
“去梯之言”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来源,然而这个成语的构造可以看作是对某种言论的隐喻。梯子象征着通向更高目标的工具,而“去梯”则意味着放弃这种工具,留下的言辞则无法帮助人们实现目标。
“去梯之言”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媒体传播迅速的环境下,去梯之言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在信息爆炸中,常常受到空洞言论的影响,导致对重要问题的忽视。因此,识别和避免去梯之言显得尤为重要。
“去梯之言”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失望和沮丧,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意义的讨论或建议时的无奈。这种成语促使人们思考言辞的实际价值,强调实质内容的重要性。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空洞的讨论,尤其是在团队会议中。有时我会使用“去梯之言”这个成语来提醒大家,帮助我们聚焦于更具体和可行的方案。
在一首诗中:
言辞如风,随意飘荡,
去梯之言,徒增烦恼。
若无实质,何必争辩,
唯有真知,方可助航。
这首诗通过对比空洞的言辞与真实的知识,强调了实质内容的重要性。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空谈无用”(empty talk)等表达来传达。不同文化中对空洞言辞的批评可能存在相似的态度和认知。
通过对“去梯之言”的分析,我认识到在沟通中,实质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和避免无效的言辞。这不仅对我的语言学习有帮助,也提高了我在表达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闻去梯之言,不可不戒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去梯之言,不可不慎也。’”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闻去梯之言,不可不信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沛公有去梯之言,今果然。’”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去梯之言,不可不察也。”
东汉末年,刘表把新野送给刘备,让刘备抵御曹操。同时准备让次子刘琮继承自己的位置,这让长子刘琦感到处境比较危险。刘琦请诸葛亮到自家后花园高楼上吃饭,命人把楼梯撤去,虚心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要刘琦去当江夏太守脱险
此万世一时,机不可失。仆荷眷深重,故吐~,宜详其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