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7:46
“心精手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心思细腻、灵巧,手艺高超。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聪明灵活,动手能力强,通常用来赞美某人在技艺或创造力方面的优秀表现。
“心精手巧”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确切的典故,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的表达*惯。成语中的“心精”强调了心思的细致和专注,而“手巧”则指手艺的灵活和高超。这种表述方式在古代文人对于技艺和创造力的高度重视中得到了体现。
“心精手巧”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多强调技艺的精湛,而反义成语则强调缺乏细致和能力。
在**传统文化中,手艺与智力的结合被视为一种美德。许多行业都强调“心精手巧”,如工艺品制作、绘画、音乐等。这种理念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个体创造力和手工艺的背景下。
“心精手巧”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细节上追求完美的人。他们不仅具备高超的技能,还具备对事物的热爱和执着。这种专注与热情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敬意和钦佩。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认识一位老师,她在手工艺术方面非常出色。每次她制作的手工艺品都能让我惊叹,她的“心精手巧”不仅体现在作品上,也体现在她对学生的教导中。
在春天的阳光下, 她用心精手巧编织, 花瓣轻舞,轻声低语, 传递着温暖与希望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killful and meticulous”,强调了技能和细致。这种表达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强调了人们对技艺和细节的重视。
通过对“心精手巧”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与思想的载体。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细节与创造力的重要性,使我在沟通中更加注重准确与生动。
若访求草泽知历人等,必须心精手巧,确当一臂之用者,不得过十人。
《历代名画记》卷九:“吴道玄,阳翟人,少孤贫,心精手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宣和画谱》卷十一:“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人。心精手巧,尤长于画马。”
《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引《唐画断》:“吴道玄字道子,阳翟人也。少孤贫,心精手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宋史·文苑传五·李公麟》:“公麟画人物,心精手巧,尤工于画马。”
《南史·王僧绰传》:“僧绰幼有大成之度,众便以国器许之。好学有思理,练悉朝典。心精手巧,当时未之有也。”
另一些~的战士们,他们还为孩子们制作了小手枪、万花筒和滑冰用的小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