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2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0:59
“明鉴未远”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明亮的镜子还未远离”。其基本含义是指明察事物的能力或智慧没有消失,强调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依然存在。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判断事情时仍然具备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力。
“明鉴未远”出自《汉书·贾谊传》。该文中提到,贾谊对汉朝的政治局势有透彻的理解,能够及时洞察问题的本质,因此表明他具备清晰的判断力。这个成语体现了贾谊的智慧和敏感,使其成为后人赞美明智与理智的典范。
“明鉴未远”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被高度重视。“明鉴未远”反映出对理智的追求,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局势或挑战时。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显得尤为重要。
“明鉴未远”让我联想到智慧和清晰的思维。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人们在复杂情况下保持理智和判断力。这种情感对我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使我更倾向于理性分析。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由于意见不合,我运用“明鉴未远”的理念,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最终达成共识。这让我意识到,保持清晰的思维能够有效化解冲突,促进团队合作。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明鉴未远”:
在风雨飘摇的夜晚,
明鉴未远照心间,
愿我心中常明亮,
不惧风浪勇向前。
在英语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clear-sightedness”,虽然它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同样强调了理智与洞察力的重要性。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明辨是非的能力被普遍看重。
通过对“明鉴未远”的学*,我更加认识到理智和判断力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努力保持清晰的思维,做出明智的选择。
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近习之权,复相扇结。
《资治通鉴·唐纪》:“明鉴未远,可以为鉴。”
《后汉书·杨震传》:“明鉴未远,可以为鉴。”
《汉书·刑法志》:“明鉴未远,可以为戒。”
《史记·秦始皇本纪》:“明鉴未远,可以为法。”
《左传·宣公十五年》:“明鉴未远,在夏后之世。”
慎狱重刑,著于往诰。朕御兹宝历,~,断决烦疑,实有攸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