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0:57
“明镜止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明亮的镜子和静止的水”。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清晰、平静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内心或外在环境的清明与宁静,常用来形容人的内心非常平静,或者思维清晰、明晰的状态。
“明镜止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终南山》,诗中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诗句中提到“明镜”与“止水”,象征着清澈的心境和宁静的思绪。
“明镜止水”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内心的宁静被视为一种修养和智慧的体现。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保持“明镜止水”的心态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帮助人们应对压力,还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
“明镜止水”给人一种宁静、清晰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自然中的静谧时刻,比如早晨的湖面、夜晚的星空。这样的情境往往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我尝试通过冥想和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最终达到了“明镜止水”的状态,使我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月照清湖如镜影,
心随风静梦无痕。
明镜止水映心境,
浮云随意任飘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lm as a still lake”,意指内心平静。但是其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更强调个人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通过对“明镜止水”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中文语言的一个成语,更是个人内心修养与思维方式的体现。在学*和表达中,我将努力保持这种清晰与平静的状态,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莫见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引《列子》:“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丘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丘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丘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涕泣沾衿,以告壶丘子。壶丘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罪乎不誫不止,是殆见吾杜德几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丘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列子入告壶丘子。壶丘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丘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坐不斋,吾无得而相焉。试斋,将且复相之。’列子入告壶丘子。壶丘子曰:‘向吾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几也。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丘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丘子曰:‘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丘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壶丘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猗移,不知其谁何,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论衡·自纪》:“水清则无鱼,人察则无徒。明镜止水,可以照形;平心直道,可以事君。”
《文子·上德》:“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遗物而反己。明镜止水,所以静也。”
《淮南子·说山训》:“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庄子·人间世》:“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谓明镜止水?心若明镜,物来则照,物去则空。”
~,喻心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