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2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1:14
成语“昏天黑地”的字面意思是形容天色昏暗,黑暗的环境。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环境极其黑暗,或者比喻事情混乱、困惑不清,常用来形容不好的局面或情形。
“昏天黑地”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红楼梦》中提到的“昏天黑地,几乎看不见人影”。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社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尤其是形容在战争、灾难等情况下的混乱和绝望。
“昏天黑地”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黑暗常常与邪恶、混乱联系在一起。因此,“昏天黑地”不仅描绘自然景象,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警惕和反思。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适用于形容一些负面,如社会动荡、环境污染等。
“昏天黑地”给人一种压抑和无助的感觉,常常让人联想到悲剧、混乱和绝望。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表达情感时更加倾向于使用具有强烈感觉的词汇。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业压力,那段时间的我感觉仿佛生活中一切都是“昏天黑地”,迷茫无助。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我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我的状态,表达了我的焦虑和困惑。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昏天黑地”:
昏天黑地无尽夜,
孤影徘徊心事重。
月下幽幽思绪乱,
何时光明照我行。
这首诗试图通过“昏天黑地”传达一种思乡和迷茫的情感。
在英语中,有类似“dark as night”或“in the dark”的表达,虽然字面含义不同,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用来形容困惑和混乱的状态。这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黑暗的共同联想。
通过对成语“昏天黑地”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丰富性及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情景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更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缩影,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真实与混乱。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显得尤为重要。
郑蕊珠昏天黑地,不认得这条路是那里,离家是近是远。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那女子来势汹汹,心中惊恐,慌忙躲避。那女子追得紧,宁采臣逃得急,直逃得昏天黑地,最后躲进一间破庙中,才得以脱身。”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西门庆听了,心中大怒,喝令家丁把那人拿下。那人见势不妙,慌忙逃走,却被家丁围住,打得昏天黑地,最后被捉拿归案。”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妖精见行者来势凶猛,慌忙把身子一扭,化作一阵黑风,往山中逃去。行者哪里肯放,紧紧追赶,直追得那妖精昏天黑地,无处藏身。”
《水浒传》第十八回:“那汉子见势头不好,慌忙转身要走,却被武松一把扯住,喝道:‘你这厮,往哪里走!’那汉子被武松扯得昏天黑地,哪里还走得脱。”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不觉心中大怒,便把那茶杯往地下一摔,只听得‘哗啦’一声,茶杯粉碎,茶水四溅,登时昏天黑地,不知所以。”
加以象现在的~,你若打开窗子说亮话,还是免不了做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