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1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6:20
成语“利令智昏”由“利”、“令”、“智”、“昏”四个字构成。字面意思是:利益使得智慧昏暗。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容易失去理智,作出不明智的决策。
“利令智昏”出自《左传》。原文是“利之所逼,智之所昏”,意思是利欲的驱使使人的智慧受到蒙蔽。在历史上,诸侯之间的权谋斗争中,利益常常使得许多人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不同的语境下,“利令智昏”可以用来描述因利益驱动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利令智昏”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对利益的追求,尤其在商业社会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一成语的适用性非常强。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保持理智和道德,避免因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多为警惕和反思。它唤起了对贪婪的警惕,提醒人们在利益面前需要保持清醒,避免因一时的诱惑而做出错误选择。
在我个人的职业经历中,曾经见过一些同事因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不当手段,最终不仅损害了团队的整体利益,也影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利令智昏不仅是对他人的警示,更是对自己的提醒。
在一首关于人生选择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利欲如潮涌,智者难自持,
一念之差间,昏迷失真知。”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blinded by greed”,意指因贪婪而失去理智。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因利益驱动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贪婪这一人性弱点的共同关注。
通过对“利令智昏”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刻保持理智与清醒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供了深刻的思考角度,提醒我在面对诱惑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价值观。
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利令智昏,不顾后患。”
《汉书·王莽传下》:“利令智昏,遂成大祸。”
《战国策·齐策四》:“利令智昏,故君子不为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贪利以败国,利令智昏。”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秦军攻占了野王。上党守将冯亭将上党奉献给赵国换取保护,赵孝成王听信平原君赵胜的意见接纳了上党,结果秦昭王派白起进攻赵国,在长平歼灭赵军40万。司马迁评论平原君是利令智昏
独苦国人无识者,~,则不免受其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