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3:47
“招之不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招手叫它来,却不来”。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不愿意响应或不容易被召唤,暗含了一种无奈或失落的情感。基本含义上,它表示对方的态度冷淡或者不配合。
“招之不来”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生之。’”意思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风一样,能够吸引人;而小人的德行如同草,微不足道。引申出“招之不来”,表示对于某些人或事物的无奈,强调一种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关系。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演讲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朋友之间的疏远或爱人之间的冷淡。在日常对话中,常用来表示对某个事情或人的失望情绪。例如,在工作场合中,如果某个同事总是拒绝合作,就可以说“他真是招之不来”;在感情方面,可以用来形容对方的冷漠。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际关系的微妙。 “招之不来”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无奈与期待的心理状态,这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人们在沟通中常常会感受到对方的态度,尤其是在工作和感情中,冷漠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招之不来”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失落。在生活中经历过类似的情境时,往往会让人感到孤独和被忽视。这也提醒我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更加关注对方的感受,努力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我曾经的一次团队合作中,有个成员总是对我的提议表现出冷淡,几次“招之不来”后,我意识到需要调整沟通方式,尝试了解对方的想法与需求,最终改善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他站在那片空旷的草地上,试图召唤那只自由的**,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鸟儿依然高飞,招之不来,仿佛在嘲笑他的孤单与无奈。”
在英语中,“招之不来”的概念可以用“turn a blind eye”或“out of reach”来表达,传递出对某种情境的无奈或难以触及的情感。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对“招之不来”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与复杂。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它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年羹尧来京,亟称珽,朕告以尝~,羹尧以语珽,珽复辞不至,以是朕益重之。(《清史稿·李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