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01:27
成语“昏愦胡涂”字面意思是“昏暗、糊涂、不明白”,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头脑混乱,思维不清,或者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差。它强调了认知上的模糊和混乱状态。
“昏愦胡涂”源自古代文学,具体出处不详,但其各个字的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表示思维不清或状态混乱。成语中“昏”指光线暗淡,象征思维的模糊;“愦”则意为迷糊、混乱;“胡涂”二字合起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混乱的状态。
“昏愦胡涂”通常用于描述情境,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清晰的思维和理智的判断被高度重视,“昏愦胡涂”一词常用于警示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在重要决策中出现混乱。在现代社会,这种状态可能与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相关,因此该成语也反映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昏愦胡涂”给人的感觉是消极的,常常让人联想到困惑和无助。在使用时,常带有一种对不清晰状态的批评或自我反思,提醒人们保持冷静和理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压力,常常感到昏愦胡涂,难以集中精力学*。这让我意识到调整心态和休息的重要性,及时寻求帮助和放松,才能恢复清晰的思维。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昏愦胡涂”:
夜深人静思绪乱,
心如迷雾昏愦胡涂。
明月照窗梦难醒,
只愿明霁洗尘愁。
在英语中,“confused”或“bewildered”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描述一个人思维混乱的状态。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昏愦胡涂”所传达的情感和状态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共通的。
通过对“昏愦胡涂”的学*,我认识到清晰思维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及时调整心态和寻求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思考和交流时更加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涂。’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那知县是个昏愦胡涂的人,只晓得奉承上司,哪里晓得什么民情。”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老儿是个昏愦胡涂的人,只晓得吃饭穿衣。”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母见其昏愦胡涂,不复与言。”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亲是个昏愦胡涂的人,只晓得吃酒赌钱。”
《红楼梦》第五回:“贾母听了,越发昏愦胡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