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2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4:45
成语“擗踊哀号”由“擗”、“踊”、“哀”、“号”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用手拍打胸口,痛哭流涕,表现出极度的悲伤和绝望。基本含义是形容人遭遇重大变故或悲痛**时,表现出的强烈哀悼和悲伤情感。
“擗踊哀号”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与哀悼、悲伤主题相关的诗文。它通常用于描述对死者的悲痛,或者对重大历史**的哀悼。例如,历史上许多文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感情表达,都可以找到这一成语的影子。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华文化中,哀悼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行为,尤其是在丧失亲人或经历重大灾难时。成语“擗踊哀号”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纪念。现代社会虽然对悲伤的表现有所变化,但在重大**后,集体哀悼仍然是社会共识。
“擗踊哀号”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与压抑,它让人联想到亲人离世、国家动荡等悲惨情景。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伴随着深刻的同情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亲人去世的痛苦,那时我深刻体会到“擗踊哀号”的情感。回忆起那段时间,我常常感到无助与悲伤。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明孤影泪满衣,
擗踊哀号诉心扉。
千古悲歌随风逝,
无奈人间几许悲。
这首诗通过“擗踊哀号”传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英语中,可以用“wailing”或“lament”来表达类似的情感,但它们可能没有“擗踊哀号”那种强烈的身体反应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中对悲痛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中文的这一成语便是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悲伤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擗踊哀号”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悲伤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悲哀情感的生动描绘,更是对生命、历史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重将情感融入到词汇的应用中,以便更真实地传达内心的感受。
衰绖菅屦,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
《晋书·王导传》:“擗踊哀号,哀我士民。”
《后汉书·皇后纪下》:“擗踊哀号,哀痛之声,闻于四野。”
《汉书·王莽传下》:“擗踊哀号,哀我黎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擗踊哀号,泪下沾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擗踊哀号,声闻于天。”
王冕~,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