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1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8:53
成语“屦贱踊贵”字面意思是“鞋子便宜,跳跃贵重”。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物(如鞋子)贬低,而对一些重要的事物(如跳跃、成功)则给予过高的评价,反映出一种对价值的错误判断。
“屦贱踊贵”出自《庄子》,原文中提到鞋子和跳跃,具体情境是讨论人们对事物价值的认知。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价值的重新审视,成语通过鞋子和跳跃的对比,反映出人们对物质与精神、表象与实质的不同看法。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主题。“屦贱踊贵”反映了人们对价值的不同看法。在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影响使得这一成语更具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该成语引发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对价值观的反思和怀疑。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追求物质享受时迷失自我的人,提醒我在生活中应当保持清醒,平衡物质与精神的追求。
在一次与朋友的讨论中,我提到“屦贱踊贵”,我们探讨了当代社会对名牌和奢侈品的崇拜,大家纷纷分享自己对物质与精神的看法,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往往来自内心,而非外在的物质。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融入“屦贱踊贵”:
鞋子轻贱飘忽影,
心中跳跃梦成贵。
何必追逐名与利,
自在逍遥自有归。
这首小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的深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强调对事物内在价值的重视。不同文化中对物质与精神的看法虽有差异,但都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通过对“屦贱踊贵”的分析,我理解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生活态度的提醒。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促使我在交流时更加关注事物的本质,而不被表象所迷惑。这样的反思有助于我形成更加全面的世界观。
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光元年》:“屦贱踊贵,民多怨言。”
《后汉书·陈蕃传》:“屦贱踊贵,民有离心。”
《汉书·刑法志》:“屦贱踊贵,民愁苦之。”
《史记·管晏列传》:“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晏子既陈屦贱而踊贵于君,其君为之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