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8:33
成语“履险犯难”字面意思是“走在危险的地方,冒犯困难”。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勇敢地去挑战和应对,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履险犯难”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为“履险而犯难,故能成大业”。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面临重大挑战和风险时,敢于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历史上,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努力拼搏,最终取得成功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履险犯难”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履险犯难”在**文化中体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强调了在逆境中奋斗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挑战,追求梦想。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起勇敢、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激励他人,也能增强自己的信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我面临着选择职业方向的困惑。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决定履险犯难,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这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和努力。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行走,履险犯难的勇气,
每一步都踏出信念,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ake risks”或“face challenges”,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都传达了面对困难和风险时的勇气。
通过对“履险犯难”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勇气和坚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有了更积极的心态。
廉州、浔州、广州三战,皆履险犯难,卒得大捷,尤为时称云。
《资治通鉴·唐纪》:“履险犯难,以求一逞。”
《后汉书·班超传》:“超履险犯难,以立功名。”
《汉书·王莽传》:“履险犯难,以图自全。”
《史记·项羽本纪》:“履险犯难,非勇也,智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履险犯难,不亦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