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6:34
“义不辞难”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义气使然,不会拒绝困难。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面临艰难的事情时,出于对道义和责任的坚持,愿意迎接挑战,不退缩。
“义不辞难”出自《左传》,原文是“义不辞难,忠不辞死”。它强调了在忠诚和道义面前,个人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甚至面对死亡和困难都不退却。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忠诚与义气的重视。
“义不辞难”常用于描述那些面对重大责任或困境时,仍然勇敢承担的人。在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常常被描绘为具备这种品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朋友间的相互支持和承担责任的精神。在演讲中,可能用来鼓励听众在面对挑战时,要勇于承担和面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义不辞难”在**文化中体现了重视道德与责任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尽管个体主义愈发增强,但在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等方面,这个成语依然适用,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为他人承担责任。
“义不辞难”让我联想到无私奉献的精神,带有一种坚定和勇敢的情感。它促使我思考在面对挑战时,是否能像那些英雄一样,勇敢应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主动承担了一个团队项目的重任,虽然这个项目充满不确定性,但我认为这是对团队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义不辞难”的意义,因为我不仅为团队付出,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许多。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偏远的村庄,村民们面临着严重的水源短缺问题。年轻的农夫张伟决定义不辞难,带领大家修建水渠,尽管这项工作极为艰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带领村民们成功解决了水源问题,赢得了大家的敬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bear the burden without complaint”,强调面对困难时的承受与坚持。虽然两者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责任和道义的重要性。
“义不辞难”让我深刻理解到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也是对他人的一种激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重视道义,鼓励我在面对困难时,积极迎接挑战。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荀子·劝学》:“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义者,人之大本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义者,天下之大本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明史·西域传》:“国家有事,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