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2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9:58
成语“同心毕力”由“同心”和“毕力”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竭尽全力。基本含义是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形容在某种目标或任务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同心毕力”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通常与团结和共同奋斗的主题相关。虽然没有明确的文献出处,但其思想与《论语》中提到的“和而不同”以及《周易》中强调的团结合作精神相契合。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心毕力”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团结合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特别是在集体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同心毕力”表现了对团结的强调。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尤其在团队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更加凸显出团结的重要性。
“同心毕力”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带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它让人联想到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以及在共同目标下的奋斗。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学校组织活动时,大家为了活动的成功,齐心协力,分工明确,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同心毕力”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万众一心同舟行,
毕力共创美好明。
团结拼搏无止境,
奋斗路上展宏图。
在英语中,可以用“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来表达类似的思想,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都强调合作与团结,显示出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深刻性。
“同心毕力”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交流更加有效与有力。
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宋史·岳飞传》:“同心毕力,以报国恩。”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同心毕力,以定天下。”
《后汉书·班超传》:“同心毕力,以讨匈奴。”
《史记·淮阴侯列传》:“同心毕力,共赴国难。”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同心毕力,以御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