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9:59
“同心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心意一致,勇敢抵抗”。它强调的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精神,表示在面对困难和敌对势力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抵抗的决心和意志。
“同心敌忾”出自《左传》,原文为“同心戮力,敌忾而战”。它反映了古代战斗中士兵们为了保卫国家、抵抗侵略敌人而团结一致的情景。这个成语的使用强调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同心敌忾”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团结的精神被高度重视。成语“同心敌忾”体现了这一文化价值,尤其在历史动荡时期,团结抵抗外敌是民族生存的关键。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团队合作和社会中,鼓励人们共同奋斗。
“同心敌忾”让我联想到团队的力量和集体抗争的决心。在面对挑战时,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去寻找同伴,共同努力。而这种团结的情感也让我感受到一种责任感,促使我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我参与的志愿者活动中,我们团队面对突发的困难状况,大家都表现出同心敌忾的精神。我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最终成功克服了挑战,完成了任务。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同心敌忾”:
在风暴的中心,我们同心敌忾,
如同烈焰中的勇士,坚定不移。
每一次呐喊,都是心灵的共鸣,
团结的力量,化解万千的阴霾。
在英语中,类似“stand united”或“in solidarity”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强调团结一致的行动。在其他文化中,团结的概念同样重要,比如南非的“Ubuntu”哲学,强调人际连接和共同体意识。
通过对“同心敌忾”的学,我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历史背景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珍视与他人的合作与团结。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使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文化内涵。
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宋史·岳飞传》:“岳飞与将士同心敌忾,共御金兵。”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与西域诸国同心敌忾,共抗匈奴。”
《资治通鉴·汉纪·高祖六年》:“高祖与韩信同心敌忾,共平天下。”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与刘邦同心敌忾,共伐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同心敌忾,共御外侮。”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本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对国民也,当公听并观,以收~,而不可过事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