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9:42
“同心同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和心,德和德”,基本含义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表示团结一致,心志相同。
“同心同德”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原文为“同心同德,其利断金”,强调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历代以来,它一直被用来鼓励团结与合作。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心同德”常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心同德”在**文化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至上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尤其在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能单打独斗。
“同心同德”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传递了一种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精神。它能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共同追求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一个学校的社团活动,大家为了一个演出项目同心同德,最终取得了成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表达:
同心同德共追梦,
携手并肩向前行。
风雨无阻心不变,
共创辉煌展宏图。
在英语中,可以用“unity is strength”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而在西方文化中,团结的观念同样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常见于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中。
通过对“同心同德”的学,我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团结的精神。
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国语·周语下》:“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
《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手下的官员都是离心离德,军心涣散。周武王联合西部的八个诸侯,集结4万兵力,亲自率军征讨纣王。在出发前的誓师会上,他发表演讲,表示上下要同心同德,不消灭纣王誓不罢休
朕得天下,皆我君臣~以成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