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5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30:04
成语“事重身衰”字面意思是“事情重大而自己衰弱”。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重要的事情面前,个人的能力或状态显得微不足道,常常用于强调在重大责任或压力面前,个人的无力感。
“事重身衰”源自**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和散文中,有关人们在重大事务面前感到疲惫或无力的描述。该成语的确切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人对责任与个人能力之间矛盾的关注,常见于描述士人或官员在重大决策面前的心理状态。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责任感和压力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中。成语“事重身衰”反映了个体在面对重大责任时的心理状态,强调人的脆弱性与责任感之间的张力。在现代社会中,职场压力、家庭责任等使得该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重大决策时的焦虑与无助。它反映出一种对责任的渴望与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常常引发对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的思考。
在我的经历中,当我接手一个重要项目时,感受到“事重身衰”的困惑。在压力面前,我意识到需要寻求团队的支持,而不是独自承担所有责任。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孤灯下,我思索着自己的选择,心中感慨:“事重身衰,何以承载这沉重的责任?”这一刻,我明白,或许需要的是合力,而非独行。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表达。例如,英语中的“heavy lies the crown”传达了作为领导者所承受的压力与责任感。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虽有不同的背景,却共享着责任与压力的主题。
通过对“事重身衰”的深入理解,我体会到了个人在面对重大责任时的脆弱与反思。这不仅帮助我在语言学*中丰富了词汇,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表达中,我会更加关注责任与能力的平衡。
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既即位,事重身衰,不能自奋。”
《后汉书·皇后纪下》:“太后既崩,帝事重身衰,不能自立。”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得志,事重身衰,不能自持。”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归,事重身衰,不能自振。”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事重而身衰,不可以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