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31:23
“张眼露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张开眼睛,露出眼睛”,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看着某个事物,或是为了观察和注意周围的环境。基本含义是强调警觉、注意和对事物的关注。
成语“张眼露睛”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著名的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偶有出现,常用于描述人们在观察事物时的状态。例如,在古诗词中,常常会用“眼”来形容视力和注意力的集中。
“张眼露睛”常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视力与观察力被视为智慧和敏锐的象征。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快速变化,保持“张眼露睛”的状态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职业竞争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提高效率和安全感。
“张眼露睛”让我联想到专注和警觉的心态。在生活中,保持这种状态能够让我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提升我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一次工作会议中,我发现自己需要特别“张眼露睛”,以便捕捉到同事们的每一个观点。通过专注的观察,我不仅理解了讨论的内容,还提出了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在山林间,我张眼露睛,听风声细语,鸟儿轻唱,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keep an eye on”,用以表示注意和观察。然而,成语“张眼露睛”更强调身体的动作和专注的状态,具有更强的形象感。
通过对成语“张眼露睛”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细腻的词汇能够传达更多的情感和状态。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警觉和专注,重要的事情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思考。
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王道台听了这话,张眼露睛,不禁大骇。”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张老大张眼露睛的问道:‘老弟,你怎么晓得我有这些事情?’”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张眼露睛,呵叱道:‘这那里来的鸟人,敢如此无礼!’”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张眼露睛,只当是真事。”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张眼露睛的道:‘这是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