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9:57
“张嘴结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巴张开却说不出话来”。它通常用来形容因为惊讶、紧张、害怕等原因而无法说话的状态,强调说话者的无言以对。
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可以推测它是通过口头传承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成语中“张嘴”与“结舌”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准备说话却被情绪所压制的状态。
“张嘴结舌”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张嘴结舌”在**文化中,常常与谦逊、羞愧或惊讶的情感相联系。在社交场合中,能够自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能力,而“张嘴结舌”则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在某些情境下的脆弱与不适。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共鸣与理解,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突然遇到难以应对的情境时,内心的震惊和不知所措是普遍的感受。这种情感反应也影响了我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提醒我要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一次重要的面试中,我因为紧张而“张嘴结舌”,当面试官问我一个特别刁钻的问题时,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张嘴结舌”:
昔日欢声笑语,
今朝张嘴结舌。
时光似水流逝,
回忆如梦难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at a loss for words”,意指因为某种情感而无法说出话来。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的情感体验是相似的,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惊讶或震惊时的共通反应。
通过对“张嘴结舌”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人际沟通的反映。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背景和使用场景,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细腻与丰富性。这也提醒我在表达时,关注听众的反应,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交流。
三娘这阵连珠炮,说得老刘张嘴结舌,不知怎么辩白是好……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孙悟空见了,张嘴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听了,张嘴结舌,心中暗暗叫苦。”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状,张嘴结舌,惊恐万分。”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听了,张嘴结舌,不知所措。”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张嘴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