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2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9:54
成语“张口结舌”字面意思是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因惊讶、害怕或紧张而无法言语的状态。其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某种情境下因惊讶、震惊或无言以对而无法表达的状态。
“张口结舌”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具体出处有待考证,但其字面构成和意义在古文中已有类似的表达。成语中的“张口”与“结舌”分别指代开启口腔和舌头无法灵活运用,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对比,强调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无措。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张口结舌”来描述角色在面对突发**时的反应。例如,在小说中,一位角色得知亲友的意外消息,可能会表现出“张口结舌”的状态。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意外或惊讶而无言以对,比如“听到这个消息,他简直是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在文化中,语言表达能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和正式场合。因此,“张口结舌”不仅反映了个人情绪状态,也隐含了对人际交往能力的期待。在现代社会,面对突发时的无言以对仍然是普遍现象,成语的使用依然适用。
“张口结舌”常常带有一种无助与困惑的情感,令人联想到在人生中遇到重大转变或意外时的脆弱。在表达时,这个成语能够有效传达出一种震惊或无言以对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张口结舌的时刻。当我突然接到好友的求助电话,得知他遇到了一些麻烦,我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安慰他,完全是张口结舌。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即使是亲密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会遇到沟通的障碍。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张口结舌”:
风吹草低见鹿群,
月下清影映人心。
惊鸿一瞥叹息间,
张口结舌问何因。
在英语中,“gobsmacked”可与“张口结舌”相提并论,意为因惊讶而无言以对。这种表达在两种文化中都反映出了对突发**的震惊感,尽管具体的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张口结舌”的全面分析,我理解到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情感与文化的载体。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情境,提升交流的有效性。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宋史·岳飞传》:“飞张口结舌,不能对。”
《后汉书·袁绍传》:“绍张口结舌,不能对。”
《汉书·王莽传下》:“莽张口结舌,不能对。”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张口结舌,不能对。”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张口结舌,不能对。”
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