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8:30
“劳师袭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动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敌人”。其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为了进行远征、作战等活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行动的艰难和耗费,以及对资源的极大消耗。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策略。它强调了在战斗中,过度调动军队和资源以进行远程攻击的风险和代价。在《孙子兵法》等古典军事著作中,常常提到不应轻易劳师远征,因为这可能导致士气低落、后勤困难,甚至最终的失败。
“劳师袭远”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军事和战略思想占有重要地位。成语“劳师袭远”反映出古代人们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资源管理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商业、政治等领域,提醒人们在决策时要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古代战争的艰难,士兵们为了荣耀和目标而付出的辛劳。它也让我反思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否有时候为了某个目标而过度消耗了自身的资源。
在我参与的一个项目中,团队为了快速完成任务,不惜调动所有人手,但最终导致了团队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劳师袭远”的道理,适当的资源配置和合理的时间管理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劳师袭远”:
战鼓声声催夜雨,
劳师袭远志难酬。
一朝胜负皆成梦,
何必远行一笑愁。
通过这种方式,将成语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ing the extra mile”,意指为达成目标而付出额外努力。虽然含义相似,但“劳师袭远”更强调资源的消耗与战略选择,而“going the extra mile”则更多强调个人的努力与奉献。
通过对“劳师袭远”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传达意思,增加表达的深度和文化内涵。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而不是盲目追求目标。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春秋时期,秦国在郑国的留守官员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他已负责郑国京城北门的防务,要是派兵来偷袭一定成功。秦穆公不听蹇叔劳师袭远不会成功的主张,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攻郑,结果中了伏击,三人被俘
剿贼于既聚之余,何如蹙贼以难聚之势?又而无~之危,轻进损威之失,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