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2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8:29
“劳心苦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费尽心思,进行艰苦的思考”。它通常用来形容为了某件事情而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常含有一种辛苦和不易的情感。
“劳心苦思”的确切来源不是很明确,但其中的“劳心”和“苦思”这两个词的组合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一般认为,它反映了古人对思考和智力劳动的重视。在古代,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读书、思考是知识分子的主要活动,因此,“劳心苦思”也与那种为学问和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有关。
“劳心苦思”可以用于多种语境:
在*文化中,思考和学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勤奋学*”的精神,因此“劳心苦思”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该成语依然适用,常常被用来描述那些为了目标而努力思考的个体。
“劳心苦思”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学霸在备考时的辛苦付出,以及科研人员在实验失败后反复思考的情景。它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既有对努力的敬佩,也有对艰辛的同情。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劳心苦思”的时刻。例如,在写论文时,面对复杂的理论和庞大的文献资料,我需要反复思考、整理思路,才能最终完成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月照庭前,灯下独坐,劳心苦思,字字如金。梦中情景,似水流年,愿以此生,换得一瞬。”
在英语中,有一个与“劳心苦思”相似的表达是“rack one's brains”,同样传达了费尽心思的含义。然而,文化背景不同,使用频率和语境也有所差异。在西方文化中,强调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使得对长时间思考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通过对“劳心苦思”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思考过程的描述,更是一种对努力和坚持的肯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熟练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让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
《文选·陆机〈文赋〉》:“劳心苦思,以成其文。”
《后汉书·班彪传》:“劳心苦思,以图国事。”
《汉书·艺文志》:“劳心者,治人者也;劳力者,治于人者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劳心苦思,忧国忧民。”
《左传·宣公十五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竞虚名,夺浮利,日夜劳心苦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