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8:42
成语“劳民动众”由“劳民”和“动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使人民劳动,动员群众。基本含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劳动,通常带有负面含义,表示这种动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劳作或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劳民动众”出自《左传》,原文中提到的意思是为了某个目的而使百姓辛苦劳作。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对人民劳动的重视以及对动员群众的谨慎态度。
“劳民动众”常用于讨论政治、社会**或大型工程等场合,强调动员群众时所付出的代价与牺牲。例如,在讨论某项政府政策时,可以指出这项政策可能会“劳民动众”,引发公众的不满。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人民的生活和劳作被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成语“劳民动众”反映了对民众辛苦劳动的尊重与保护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政府决策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劳民动众”的问题,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劳民动众”让我联想到社会责任与政治伦理。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社会公正与人民福祉的关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促使我们反思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在我参与的社区活动中,组织者曾为了完成一项大型清理工作,动员了大量志愿者。虽然活动的目的是好的,但最终还是有不少人感到“劳民动众”,认为这样的工作应有更合理的安排。
在一个现代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劳民动众”:
晨光初照,街巷中忙碌声,
人们为生活奔波,劳民动众。
是否那一刻,心中有梦想,
还是只为生存,疲惫的追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为“mobilizing the masses”,强调动员群众的动作,但通常不会带有“劳民动众”那样的历史负担和负面含义。在不同文化中,动员群众的方式和语境也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对民众参与的态度。
通过对成语“劳民动众”的学,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社会责任和民众参与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掌握这种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更使我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从更广泛的视角进行思考。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人民的感受与利益。
纪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能使西夏叛卒不敢逞,能使叛卒一起即扑灭,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