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8:07
“劳师动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动员军队,调动人群”,引申义指为了某个事情而动用大量人力和物力,通常带有不必要或过度的意味。它常用来形容为了小事而花费过多的精力、时间和资源。
“劳师动众”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大意是指在军事行动中动员***的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在非军事事务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为了某个事情而动用大量人力和资源。
“劳师动众”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劳师动众”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管理学和项目管理中,这个成语的内涵仍然适用于强调效率和精简的原则。
“劳师动众”往往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联想到繁琐的程序和不必要的复杂性。它也提醒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追求简约和高效,避免无谓的消耗。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遇到一个项目团队为了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召集了整个部门的人员开会,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事后我们意识到,很多情况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一对一沟通来解决,而不需要劳师动众。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设定一个小镇因为一场小型比赛,镇长决定劳师动众,动员整个镇的居民、商家和学校参与,结果却因为准备过度而导致比赛当天混乱不堪,反而失去了原本的快乐和意义。
在英语中,类似于“劳师动众”的表达可以是“making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意指把小事夸大成大事。两者都强调了对资源和精力的不必要浪费,但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劳师动众”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高效和简约是多么重要。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任务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无谓的繁琐和浪费。对于语言学者而言,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表达,也能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
长兄,不必劳师动众,他自然尽绝,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无边。——不动声色,令周兵六十万余人自然灭绝。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劳师动众,非所以恤民也。”
《后汉书·袁绍传》:“劳师动众,非所以恤民也。”
《汉书·食货志上》:“劳师动众,非所以安民也。”
《史记·项羽本纪》:“劳师动众,非所以养民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为了这一点点小么魔,便闹的~,未免过于荒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