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4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5:48
“歃血而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血来誓盟”,指的是古代人们通过饮血或涂血的方式来表示誓言和结盟。基本含义是指结成非常坚定的约定或盟誓,通常用于形容朋友之间的忠诚和情义。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特别是周朝时期。当时,结盟时常用血作为一种神圣的象征,来表示双方的忠诚和承诺。历史上有多次记载,尤其是在《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中提到过类似的盟约方式,显示了这一行为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歃血而盟”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歃血而盟”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忠诚和信义的高度重视。这种誓言的形式不仅是对彼此的承诺,也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再以饮血的方式结盟,但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依然适用,尤其在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中。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庄重和情义深厚的感受。它让人联想到古代英雄豪杰之间的誓言,以及在现代生活中朋友之间的忠诚与支持。这样的联想可能使人在表达情感时更加注重诚信和承诺。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和几位好友在一起旅行时,大家为了增进彼此的友谊,曾开玩笑地提到要“歃血而盟”,虽然我们并没有真的进行仪式,但这句话在我们心中加深了彼此的承诺和友谊。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歃血而盟”:
青山共誓言,歃血而盟情;
风雨携手行,忠诚如磐石。
这样的运用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同时也传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坚定的信念。
在许多文化中,结盟和誓言的仪式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blood oath”来表达,即通过某种方式来表明忠诚和承诺。这些仪式虽有不同形式,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信任和承诺的重要性。
通过对“歃血而盟”的全面学,我对这一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象征,更是现代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信任和承诺的体现。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情感和价值观,使我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与孙权歃血而盟。”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与曹操歃血而盟。”
《汉书·高帝纪》:“高帝与项羽歃血而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楚王歃血而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与诸侯歃血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