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2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42:24
“损上益下”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伤害上层,帮助下层”。它通常用来形容为了使某一部分受益而牺牲或损害另一部分,强调一种不平衡的利益分配关系。基本含义上,它指的是对某一方的损害是以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常常带有负面的评价。
“损上益下”出自《周易》,原文为“损之而益之”,意指通过损害上层以使下层受益。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古代思想中对社会阶层和利益关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上下关系的辩证法。
该成语可在多种场合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社会层次分明,上下关系常常影响着利益的分配。“损上益下”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例如经济改革或社会动荡时,能够引发对阶层矛盾的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讨论社会公平和正义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损上益下”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批判的情感,反映了对不公现象的愤怒。在表达时,容易引起共鸣,尤其是在涉及社会问题或家庭矛盾时,让人联想到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团队项目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项目负责人决定削减部分高管的预算,导致高管们的不满。这种“损上益下”的决策让我意识到,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平衡。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融入成语:
高处不胜寒,俯瞰众生苦,
损上益下事,谁为谁解忧。
这表达了在权力与利益的交错中,常常需要作出牺牲的无奈和对众生的关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obbing Peter to pay Paul”,意指为了偿还一方的债务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一表达与“损上益下”在含义上相似,反映了全球对利益分配不公的共同关注。
通过对“损上益下”的全面分析,我深入理解了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决策中平衡不同利益,避免不公现象的发生。
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顺兆庶之悦;享以二簋,用至约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