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1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56:06
成语“凶神恶煞”字面意思为“凶恶的神和残忍的鬼”。其基本含义用来形容那些凶狠、威胁性极强的人或事物,通常指一些带有恐吓性质的角色或场景,给人以极大的恐惧感。
“凶神恶煞”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体的来源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鬼神与凶恶事物的恐惧心理。在民间传说中,凶神和恶煞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对人类有害的超自然力量,常见于民间信仰和**文化中。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常用于描绘险恶的环境或人物。
“凶神恶煞”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凶神恶煞的概念与风水、信仰密切相关。人们相信,鬼神的存在会影响日常生活,因此许多地方都有供奉神明以驱邪避凶的*惯。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科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对这些观念有所淡化,但“凶神恶煞”这一成语依然可以在影视作品、小说等文化产品中频繁出现,反映出人们对恶势力的警惕和抵制。
“凶神恶煞”给我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和不安,联想到那些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通常伴随着阴暗的背景音乐和紧张的情节。这种成语在表达情感时,能够迅速传递出一种威胁感,适合用于形容那些令人恐惧的场景。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们讨论了一部恐怖电影,大家都提到电影中的“凶神恶煞”角色是如何塑造了紧张的氛围。我们甚至还讨论了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凶神恶煞”的人物,这使我意识到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是多么生动有趣。
在夜幕降临的村庄,月光洒在古老的石墙上,仿佛在诉说着凶神恶煞的传说。那些曾经的故事,如今仅存于耳边的微风中,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份久违的恐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evil spirits”或“malicious entities”,这些表达同样传达出对邪恶力量的警惕。在不同文化中,常常可以找到与“凶神恶煞”相似的概念,反映出人们普遍的恐惧心理。
通过对“凶神恶煞”的全面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描绘场景,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犯着金神七煞上路,又犯着太岁,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聊斋志异·聂小倩》:“那鬼怪凶神恶煞,把村民们都吓得不敢出门。”
《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那张飞凶神恶煞,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那婆子凶神恶煞,把丫头们都骂了一顿。”
《水浒传》第十回:“那厮凶神恶煞,把我们兄弟都打伤了。”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妖精凶神恶煞,把唐僧捉了去。”
大家一看见金四和那些~的家丁,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