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45:38
“罪恶如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罪恶像山一样高大、沉重”,形容罪恶的数量多,程度重,给人以极大的压迫感。它强调了罪恶的严重性和不可忽视的存在。
该成语的具体出处不易追溯,但它的构成和用法与古代文学中对罪恶的描述有密切关系。在古代,许多文人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方式来表现社会的不公和罪恶,强调其严重性。在《左传》、《史记》等古籍中,常有“罪恶”相关的描述,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和法律的重视。
“罪恶如山”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常见的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罪恶如山”在**文化中反映了对道德和伦理的重视。在传统社会中,罪恶的存在常常被视作对社会秩序的威胁,因而引发了对法律和道德教育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讨论社会不公、犯罪问题等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罪恶如山”常常带给人一种压迫感和无力感,尤其是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思考解决方案,激发对正义的追求。同时,它也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悲剧与教训,提醒人们要警惕重蹈覆辙。
在我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关于反腐败的讨论,会上大家提到了一些贪污腐败的案例。会议中有人提到“罪恶如山”,强调这些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令我深受触动,促使我更加关注社会公正。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夜色如墨笼大地,
罪恶如山压心头。
愿得明月照幽径,
驱散阴霾助正义。
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黑暗面的反思与对正义的追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ountain of sins”,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社会的罪恶累积。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罪恶的严重性和无法忽视的存在。
通过对“罪恶如山”的分析,我加深了对该成语的理解。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提醒我们关注道德与正义。
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只为严嵩父子恃宠贪虐,~,引出一个忠臣来,……留下一段轰轰烈烈的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