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3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13:18
“兄肥弟瘦”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兄弟之间,一个人肥胖而另一个人则瘦弱。其基本含义是指家庭中兄弟的生活状况或境遇差异,通常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等不平等的现象。
该成语的确切历史来源并不明确,通常被认为是民间口语的积累和演变,反映了家庭中兄弟之间的差异和不公。它可能源于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观察,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中,兄弟的地位、资源分配等往往因家庭情况而异。
“兄肥弟瘦”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十分重要,兄弟之间的关系被视为家族团结的象征。“兄肥弟瘦”反映的不平等现象,使得人们对家庭教育、资源分配等问题产生更深的思考。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社会财富分配和家庭责任时。
“兄肥弟瘦”常常引发人们的同情和反思,特别是对于家庭内部的不平等现象。它让人联想到传统家庭中父母对待子女的不同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兄弟关系的影响。
在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之间因经济原因产生的矛盾。哥哥在外工作,生活条件优越,而弟弟则因照顾家庭而经济拮据。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兄肥弟瘦”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一首诗中,我试图融入“兄肥弟瘦”:
兄弟何曾共朝夕,
一肥一瘦各奔命。
岁月无情人有情,
相隔千里情未尽。
这首诗通过兄弟间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不平等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珍视。
在英语中,与“兄肥弟瘦”相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rich get richer and the poor get poorer”,强调财富和机会的不平等。不同文化中对兄弟关系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文化都能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差异带来的情感冲突。
通过对“兄肥弟瘦”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家庭关系中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时,更加关注不平等现象的影响。在学*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这种成语的理解能够增强我的表达能力和文化敏感性。
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兄肥,弟瘦,是以知其能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兄肥,弟瘦,是以知其贤也。”
《汉书·王莽传》:“莽兄肥,弟瘦,是以知其能也。”
《史记·晋世家》:“重耳兄肥,夷吾弟瘦,是以知其贤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子重耳,兄肥而弟瘦,是以知其能也。”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饥民遍野,人饿得吃人。赵孝的弟弟赵礼一次被盗贼捉住,即将被吃,赵孝绑起自己去见盗贼说赵礼饿得太瘦,不如自己肥胖能够让你们多吃一点。盗贼深感惊奇,便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
友于兄弟,分形共气,~,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