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3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5:30
成语“古肥今瘠”的字面意思是“古代肥沃,现代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过去的繁荣景象与现在的萧条状态之间的对比,常常用来表达对社会、经济或文化的怀旧与感慨。
“古肥今瘠”这一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所蕴含的思想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类似的表达常常出现在历史典籍和文人诗词中,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现状的批判。古代文人常常通过对比古今,来探讨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以用“古肥今瘠”来描绘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的情感。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过去生活的向往,或对现状的不满。在演讲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论点的力度,尤其是在讨论社会问题或文化传承时。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历史的沉淀和对比是人们思考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语“古肥今瘠”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状的反思。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遗产流失的背景下,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古肥今瘠”常常引发人们的怀旧情绪,唤起对美好过去的向往,同时也伴随着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反应使得人们在表达时更加深刻,能够引起共鸣。
在生活中,我经常会想到“古肥今瘠”来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当我看到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被拆毁时,心中不免感慨,这样的变化正是古肥今瘠的体现。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古肥今瘠”:
古城墙下青苔深,
繁华旧梦随风沉。
今朝路断人稀影,
古肥今瘠泪满襟。
这首小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状的惋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past is a different country”,强调过去与现在的巨大不同。这种对比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历史观念。
通过对“古肥今瘠”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变化的思考。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它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无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颇反。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书法亦有古肥今瘠之别。”
清·袁枚《随园诗话》:“诗之古肥今瘠,各有其时。”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古肥今瘠,各极其致。”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自唐以来,诗体屡变,其间有古肥今瘠之论。”
唐·张怀瓘《书断》:“古肥今瘠,稍殊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