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5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16:37
成语“贪财好贿”由“贪财”和“好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贪财”指的是对金钱的过度追求或渴望,而“好贿”则是指喜欢接受贿赂,尤其是在权力和利益的交换中。整体上,该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贪图金钱和利益,容易被贿赂的人,暗示其道德缺失和对物质的过度追求。
“贪财好贿”并没有明确记载的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两个部分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贪婪和腐败的批判。古代许多典籍中提到贪财之人往往容易被贿赂所诱惑,导致社会的腐败与不公。
在现代社会中,“贪财好贿”可以用于各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贪婪与腐败被视为社会道德沦丧的表现,这与儒家思想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相悖。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反腐败斗争中,“贪财好贿”成为了重要的警示语,提醒人们保持清白,抵制腐败。
“贪财好贿”常常引发负面的情感联想,如愤怒、失望和悲哀。它让人想到那些因贪婪而造成的社会不公与人际关系的破裂。此成语使我思考道德与金钱之间的冲突,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保持诚信。
在我身边,有朋友曾因为工作中的利益关系而被“贪财好贿”所困扰,他们在权力与金钱的诱惑下,做出了不道德的选择,最终失去了工作与朋友的信任。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持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尝试将“贪财好贿”融入到一首诗中:
金银满屋心难安,
贪财好贿人自寒。
清风明月照我行,
自有天道无偏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reedy for money”或“corruptible”,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对贪婪和腐败的批判。不同文化中,贪婪往往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象征,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伦理观念。
通过对“贪财好贿”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贪婪与腐败对个人、社会的危害。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警惕自己的行为,努力践行诚信与道德。
差小官体察民情,因傅彬贪财好贿,犯刑宪负累忠臣。
明·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因本州官吏~,酷害黎民,常有不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