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16:36
“贪而无信”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既贪婪又不守信用。它表达了对那些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不顾信义和原则的人们的指责和谴责。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那些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和社会道德的人。
该成语的确切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和伦理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教义中。这些思想强调诚信和道德的重要性,反对贪婪和自私的行为。成语的构成可以理解为对不道德行为的批判,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诚信的重视。
“贪而无信”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贪而无信的行为不仅会导致个人的道德沦丧,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贪而无信的行为在商业活动中尤为明显。因此,这一成语的警示意义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
“贪而无信”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背叛、失望和道德沦丧。这种联想在表达时,常常能够引起听者的共鸣,提醒人们重视诚信与信义。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与朋友合作做项目,刚开始大家都很积极,但有一个人为了个人利益,开始隐瞒信息,导致整个项目陷入困境。后来我就用“贪而无信”来形容他的行为,引发了大家对诚信的讨论。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远古的村庄里,住着一位贪婪的商人。他总是贪而无信,利用村民的信任来谋取私利。最终,村民们团结起来,拒绝与他交易,商人失去了所有的财富,意识到诚信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reedy and untrustworthy”,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greed”与“loss of trust”在许多文化中都被广泛讨论,强调了贪婪对人际关系的破坏作用。
通过对“贪而无信”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诚信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还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坚守道德底线,与人交往时保持诚信。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不道德行为的批评和对诚信的赞美。
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楚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