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2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40:06
成语“道路以目”字面意思是“在路上用眼神交流”,引申义是指彼此心知肚明,无需多言,通常用来形容默契或共识。它强调了某种情境下人们之间的理解和默契,常用于表达一种不需要言语就能相互理解的状态。
“道路以目”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该成语原文描述的是吕不韦和他的朋友之间的默契,表达了在特定情况下,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成语的形成与历史背景相关,反映了古人重视默契和心灵沟通的文化传统。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非言语交流,这种价值观在家庭、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中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沟通方式多元化,但“道路以目”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团队协作、友谊、爱情等领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理解。
“道路以目”带给我的联想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默契。每当想到这个成语,便会想起那些无需多言就能心意相通的瞬间,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与朋友一起旅行,我们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停下,彼此对视一笑,便知道对方想要拍照。那一刻,我们的默契让我想起了“道路以目”,这种瞬间的理解让我感到亲密无间。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道路以目”:
青山绿水间,友谊如春风,
无言默契在,道路以目中。
心知彼此情,细语藏心中,
共舞山河间,笑语伴晨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eeting of minds”,强调思想和情感的相互理解,但并没有直接对应“道路以目”的成语。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对于默契和心灵沟通的重视是相通的。
通过对“道路以目”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中非言语交流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理解是沟通的核心。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周厉王时期,由于他的残暴统治,民怨沸腾,有人当众指责周厉王,邵公对周厉王说民不堪命。周厉王大怒,派卫巫去监督那些说他坏话的人,发现有就立即杀头。后来百姓慑于暴政的威力,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只好用交换眼色来交谈
此后要防的是“~”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