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08:32
“生力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新生的力量军队”,引申为在某一领域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生力量。通常用于指代年轻人或新兴事物,他们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角色。
“生力军”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年轻一代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该成语常常与革命、建设等具有历史意义的联系在一起,强调新生力量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生力军”可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年轻人常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生力军”这一称谓反映了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和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年轻人的创新和活力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生力军”令人联想到活力、希望和未来。它激励人们关注年轻人的成长与发展,体现了对新生事物和创新的积极态度。同时,这一成语也可能引发对老一辈的反思,如何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年轻人的成长。
在我参与的一次志愿者活动中,看到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我不禁感叹:“他们真是我们社区的生力军!”这使我意识到,年轻人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一首描写青春活力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晨光中奔跑的青春,
如同生力军,破晓而来,
带着梦想与希望的种子,
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new blood”或“the vanguard”,都强调年轻人或新兴力量的重要性。在不同文化中,年轻人往往被视为变革的推动者,但具体的表达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生力军”的学,我更加认识到年轻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鼓励和支持年轻人的成长与发展。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提升我的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
守有城之邑,不如以死人之力与客生力战。其城拔者,死人之力也。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听了,便知是生力军,忙说:‘快请进来。’”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以书生领山农,号为生力军。”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至,一战破之,威名震本朝,为生力军。”
《宋史·岳飞传》:“飞以精骑二千,生力军直前突之。”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备将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中皆呼为生力军。”
背后关兴引~赶来,魏兵自相践踏及落涧身死者,不知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