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27:21
成语“赤贫如洗”字面意思是“贫穷得像被洗过一样”,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或家庭一无所有的状态。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极度贫困,生活非常艰难,几乎没有任何财物。
“赤贫如洗”最早出现在清代作家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中,书中描述了官场的腐败与社会的贫穷。这个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贫困人群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赤贫如洗”通常用于描绘极端贫困的情况,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社会评论等多个场合。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经济状况的窘迫。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赤贫如洗”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它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社会福利和贫困救助时,强调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提到“赤贫如洗”,我会产生一种悲伤和无助的情感联想,特别是想到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这种情感引发了我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思考,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关注社会公义。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些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家庭,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赤贫如洗”的含义。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虽然帮助有限,但我意识到每一点关怀都是值得的。
在一个小诗中,我尝试使用“赤贫如洗”:
风吹过荒野,孤影随行,
赤贫如洗,何处安宁?
月光下的梦想,飘散如烟,
人间冷暖,何以为生?
通过这样的诗句,可以更生动地表达对贫困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渴望。
在英语中,可以用“penniless”或“destitut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缺乏金钱,而“赤贫如洗”则更强调一种彻底的贫困状态,包含了生活各个方面的困顿。
通过对成语“赤贫如洗”的学,我对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现象,提高了我的文化敏感性。这个成语提醒我,不论生活多么富裕,都不应忘记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
初卜居于芝街,时赤贫如洗,古耕殆不给衣食。
他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