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8:05
“碧空如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它形容天空非常清澈、明亮,通常用来描述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情景。
该成语的词源并不明确,但“碧空”指的是清澈的蓝天,“如洗”则形象地表达了天空的纯净。类似的表达在古代诗词中常见,许多文人墨客在描写自然景观时,都会用到类似的意象,表现出对美好天气的赞美。
“碧空如洗”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与散文。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天气的好坏,比如出游时的天气情况,或者在特定的场合中赞美清新的环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自然景观的描写常常与人们的情感和哲理思考相结合。“碧空如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人们向往清新、宁静生活的心态。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仍然适用,尤其在强调环保和自然美的背景下。
“碧空如洗”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联想到春天的暖阳、清澈的湖水等美好画面。它常常使人放松心情,抛开烦恼,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在一次春游中,我看到碧空如洗的天空,心情愉悦,便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的天气,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这种表达让大家对美好的环境产生共鸣,增进了彼此的交流。
在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春风拂面柳轻舞, 碧空如洗映晴晖。 花开万朵香飘逸, 人间游乐恰逢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clear blue sky”,也用来形容天气晴朗。然而,汉语成语“碧空如洗”更为形象,展现了**文化中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碧空如洗”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它在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与观察。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汉语的美与文化的内涵。
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没有答案(在古文和文学著作中,未找到直接使用“碧空如洗”的引证。)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词虽未直接使用“碧空如洗”,但描绘了宁静的夜色,可引申为碧空如洗之意。)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此词虽未直接使用“碧空如洗”,但描绘了宁静的江景,可引申为碧空如洗之意。)
宋·苏轼《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段虽未直接使用“碧空如洗”,但描绘了壮丽的江山景色,可引申为碧空如洗之意。)
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中虽未直接使用“碧空如洗”,但描绘了春日晴朗的天空,可引申为碧空如洗之意。)
其时~,有一群大雁鹅正排成人字从高空中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