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0: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8:34
“眼泪汪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眼泪充盈,形容眼睛里充满泪水,通常用来描述人因悲伤、感动或其他情感激动而流泪的状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用于形容一种无助、怜惜或感动的情感状态。
“眼泪汪汪”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部分“眼泪”与“汪汪”结合,形象地描绘了眼泪流淌的情景。成语中“汪”字本身有水深而宽的意象,强调了泪水的丰盈,表现出一种情感的激烈与深度。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角色的情感状态,如小说中的悲伤情节,或诗歌中表达哀伤。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眼泪汪汪”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情感反应,比如在朋友诉说烦恼时,看到他们眼泪汪汪的样子。在演讲中,也可以用来增强情感表达,激发听众的共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眼泪常常被视为情感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生活、亲情、友情等的深切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情感表达变得更加开放,“眼泪汪汪”不仅在悲伤中使用,也可以在感动、感激的语境中使用,反映了人们对情感表达的重视。
“眼泪汪汪”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感人的瞬间,无论是电影中的悲伤场景,还是生活中朋友间的安慰。这种情感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人类情感的脆弱与强大,反映出社会中对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接受。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烦恼时,她听得泪水汪汪,深刻地感受到了我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意识到,真诚的倾诉和倾听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也让我体会到“眼泪汪汪”所传达的情感力量。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下孤影独自怜,
思念如潮涌心间。
曾经笑语成泪水,
眼泪汪汪映清寒。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感伤,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在英语中,“tears welling in one’s eyes”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情感状态,虽然直接翻译为“眼泪汪汪”并不常见,但其表达的情感含义相似。不同文化中对眼泪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东方文化中对情感的隐忍与表达的传统差异,使得这种直白的表达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接受度。
通过对“眼泪汪汪”的学与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情感表达在语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一种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人类情感深度的体现。在语言学中,掌握这种情感丰富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理解情感,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史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曲。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唐僧见了,眼泪汪汪的。”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宋江听了,眼泪汪汪的。”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见状,眼泪汪汪。”
《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听了,眼泪汪汪的。”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眼泪汪汪的。”
余华《活着》:“他和我一样~,赤着皮肉裂开的脚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