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6:47
成语“后实先声”字面意思是“后来的事情是真实的,而先前的声音则是虚假的”。它的基本含义是,实质性的内容应当在前,表面的形式或口头的承诺不应被过于重视,强调实际行动或结果比空谈更为重要。
“后实先声”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其构成中的“后实”与“先声”可以看作是对比性的表达。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或典故,但可以推测其用法与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重视实际行动)有关。
该成语通常在讨论某个事情的实际结果与表面表现时使用。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可能会有人强调要重视合同的实际条款而非口头承诺。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冲突或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
同义成语:重实轻虚、行胜于言
反义成语:空口无凭、言过其实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实践和实际效果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商业、政治和个人生活中,强调结果导向常常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后实先声”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景,比如承诺与兑现之间的张力。它提醒我要关注事物的实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在评估他人时做出更为理智的判断。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经理,他总是喜欢在会议上口头承诺各种改进,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没有达到预期。通过这个经历,我更加认同“后实先声”的重要性,开始更加关注团队的实际执行情况。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运用“后实先声”:
口若悬河声势浩,
实事求是方为高。
梦中花影随风舞,
后实先声不负骄。
在这首诗中,强调了口头表述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两者都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但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后实先声”的学*,我认识到实际行动与言辞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重视实质内容的重要性。这一成语的理解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深化了我对待承诺和结果的态度。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文选·陆机·文赋》:“后实先声,文之至也。”
《后汉书·班彪传》:“后实先声,班彪之志也。”
《汉书·艺文志》:“后实先声,所以为文也。”
《史记·项羽本纪》:“后实先声,项羽之谓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后实先声,其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