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1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4:18
成语“乃武乃文”字面意思是“既有武力又有文采”。它用于形容一个人兼具文才与武艺,通常指能够在文治和武力上都表现出色的人。
“乃武乃文”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原文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蓬蓬,风至,则摇动。”其中提到君子具备文治与武力的理想品质。这一成语强调了文武双全的重要性,反映出古代社会对统治者和君子的期待。
“乃武乃文”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文与武的结合被视为理想的人格特征。历史上许多优秀的领导者如刘备、曹操等都被认为是“乃武乃文”的典范。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中,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乃武乃文”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到那些文武兼备的人物,令人仰慕和敬佩。这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能够激励人们追求全面发展,增强自己的能力。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我时常将“乃武乃文”作为激励自己的标准。我努力在学业上追求卓越,同时也注重身体锻炼,力求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我尝试将“乃武乃文”融入一首小诗:
文笔流畅如流水,
武力刚猛似雷霆。
乃武乃文齐并进,
英雄气概自成名。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Renaissance man”来表达,指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成就的人。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显示出人们普遍对全面发展的追求。
通过对“乃武乃文”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文武双全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在历史人物上的体现,更应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去追求更广泛的知识和能力,以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文选·陆机〈文赋〉》:“乃武乃文,以成其业。”
《后汉书·班彪传》:“彪乃武乃文,以辅汉室。”
《汉书·艺文志》:“乃武乃文,以治天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乃武乃文,无所不至。’”
《左传·宣公十五年》:“乃武乃文,以御于家邦。”
匡嬴相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