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2:52
成语“山行海宿”字面意思是“在山上行走,在海边住宿”。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行旅奔波,经历艰辛的生活,通常指迁徙或游历中的辛苦与不易。
“山行海宿”并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出处,但可以推测其可能源于古代游历诗歌或散文中流露出的对山水自然的描写与人生的感悟。古代文人常常通过旅行体验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这种经历促使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因此形成了这样的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视为诗意的象征,游历自然是文人雅士追求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成语“山行海宿”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自我成长和追求梦想的背景下。
“山行海宿”让我想到旅行的艰辛与快乐,带有一种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悟,激励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怕困难,勇于前行。这种情感也常常伴随着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对自我内心的探寻。
在我个人的旅行经历中,曾经在一次长途徒步旅行中,经历了数天的风雨,晚上只能在简陋的帐篷中休息。这种“山行海宿”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舒适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让我体会到坚持与勇气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
山行步履艰,
海宿梦随波。
天涯共此时,
心中自有歌。
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山行海宿”所蕴含的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ughing it”,意指在艰苦的条件下生活。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都表达了类似的旅行艰辛和人生挑战的主题。
通过对“山行海宿”的全面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描述了旅行的艰辛,更体现了人生追求的积极态度。在语言学*与表达中,这种表达方式丰富了我的词汇,让我更加灵活地描绘生活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送僧归日本》唐·齐己:“日东来向日西游,一钵闲寻遍九州。却忆鸡林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秋。”
《送僧归日本》唐·贯休:“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得达即便是,无生国是程。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送僧归日本》唐·钱起:“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僧南归》宋·简长:“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游仙窟》唐·张鷟:“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宋·陆游《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其意以为~,要不可保,若倾囊而付一人,或一有得失,悔其可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