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41:38
“风烛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风吹烛光,烛火微弱”,比喻人的生命如同快要熄灭的烛光,形容年老体衰,生命即将结束。它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风烛残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津》,原句为:“长安一片月,万户千家愁。风烛残年,霜华凝露。”这里的“风烛”指的是风吹动烛光,造成其摇曳不定,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即将终结的状态。
“风烛残年”常用于文学作品和诗歌中,描绘老年人的衰弱和生命的无常。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正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或是对某种消逝的事物的感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老年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但同时也承载着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风烛残年”反映了对老龄化和死亡的认识和接受,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尊重日益突显。
“风烛残年”常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令人联想到亲人逐渐老去、生命的脆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也促使人们珍惜当下,关注和照顾身边的老人。
在我生活中,曾有一次陪伴外公度过他的最后时光,看到他日渐衰弱,时常想起“风烛残年”这个成语。它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感悟到生命的珍贵与无常。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风烛残年”:
岁月如歌,风烛残年,
回首往昔,似水流年。
白发苍苍,依旧梦牵,
愿君珍重,莫负此间。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年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在英语中,“the twilight years”常用来描述老年时期,传达出类似于“风烛残年”的意象,都是对老年生活的反思与尊重,但在文化表现上可能更加轻松,不如汉语成语那样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通过对“风烛残年”的学*,我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与尊重老年人,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这个成语在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面对衰老和死亡。
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有许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