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4:0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06:55
成语“炳如观火”的字面意思是“光明如同观看火焰一样”。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的清晰明了,毫无疑问,通常用来指某个道理或事实非常明显。
“炳如观火”出自《汉书·王莽传》,其中提到王莽的行为和目的非常明显,像看火一样清楚。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明亮和清晰的事物的直观感受,也体现了对真理和事实的追求。
“炳如观火”通常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演讲和辩论中。当想要强调某事非常明确、毫不含糊时,可以使用该成语。例如,在政治评论中,分析某个政策的效果时,可以说:“这个政策的优劣,炳如观火。”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心思时,也可以用来强调人物的内心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炳如观火”在**文化中体现了对真理和明晰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快速的背景下,强调事实的清晰性和透明度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真相的渴求和对模糊不清事物的抵制。
“炳如观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安心和坚定。它暗示着真理的存在和可知性,使人感到心中有底。它也可能引发对复杂事物的思考,促使人们努力去探求更加明确的答案。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团队讨论中,面对一项复杂的项目计划时,我使用了“炳如观火”来强调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和步骤,以便团队成员都能清楚理解各自的职责。这帮助团队理顺了思路,提高了效率。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融入“炳如观火”:
夜幕降临星点明,
真理如火照心灵。
疑云散去无所惧,
炳如观火真情生。
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真理和清晰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clear as day”,意指某事非常明显。不同文化中对清晰明了的事物都有类似的重视,这反映了人类共同的认知需求。
通过对“炳如观火”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它在表达清晰明了的思想和事实时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沟通中更加注重对明确性的追求。在未来的学*和交流中,我会继续运用这个成语,提升我的语言表达效果。
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明史·文苑传三》:“(徐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
《宋史·文苑传六》:“(苏轼)幼警悟,日诵数千言,通经史,属文操笔立就。”
《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六岁善辞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南史·梁本纪中》:“帝幼而明敏,及长,博学善属文,美容仪,身长八尺,腰带十围,眉目如画,发言清雅,有威仪。”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