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06:51
成语“炳烛之明”字面意思为“点燃蜡烛的光明”。基本含义是形容光明明确,照耀一切,通常用来比喻真理或道理显而易见,易于理解。
“炳烛之明”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炳烛之明,吾所未见。”。在这里,孔子以蜡烛的光明比喻道理的明晰,强调了智慧和真理的显著性。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智慧和知识的重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和知识被高度重视。“炳烛之明”作为一个成语,体现了人们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尽管科技发展迅速,但对知识的渴望依然存在,这个成语仍具有现实意义。
“炳烛之明”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联想到启迪、理解和智慧的瞬间。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力量。
在我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懂的概念,通过老师的解释和自己的研究,这些概念变得“炳烛之明”,让我感到无比欣慰。在讨论中,我也常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观点。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年轻的学生坐在桌前,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微弱的光芒照亮了他的书本。随着他不断的思考,心中的疑惑渐渐消散,终于,某个道理在他脑海中炳烛之明,像蜡烛一样点亮了整个房间。
在英语中,“clear as day”可以与“炳烛之明”进行比较,意指某事非常清晰明了。这两者都强调了清晰和易于理解的特性,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炳烛之明”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力量。在交流中,使用恰当的成语可以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思想,提升表达的效果。这种理解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明确和清晰。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文选·陆机〈文赋〉》:“炳烛之明,不如日中之光。”
《后汉书·班彪传》:“彪曰:‘炳烛之明,不如日中之光。’”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炳烛之明,不如日中之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矣,炳烛之明,不如日中之光。’”
《左传·宣公十五年》:“炳烛之明,不如日中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