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1:09
成语“石投大海”字面意思是将石头投向大海,象征着投入的东西无法再被找到,或是投入的行为没有任何影响。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努力或付出没有得到回应或结果,相当于“石沉大海”。
“石投大海”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著名的文学出处,但其寓意与其他类似的成语有相通之处,如“石沉大海”。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借用大海的广阔和深邃来比喻人们的某些行为或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反馈。
“石投大海”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人生智慧。“石投大海”反映了人们对无常与无力感的认识,尤其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局势,人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努力未必能带来应有的回报。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的期望。
“石投大海”常常带给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孤独的努力以及不被理解的心情,在生活中可能会产生共鸣。人们在面对失败时,容易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内心的挫败感。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为一个项目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最后却未能如愿以偿,感觉自己的努力就像“石投大海”。这让我明白,有时候努力未必能换来期望的结果,重要的是要调整心态,继续前行。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这样使用该成语: “在一个遥远的村庄,年轻的画家满怀激情地创作了一幅画,他希望能在城里展出。然而,画作送去后,村里的居民却没有理会,仿佛他的努力就像是石投大海,最终失去了声音。”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fall on deaf ears”,意指某种信息或建议被忽视,或是“like a drop in the ocean”,强调微小的努力在广阔的环境中几乎无足轻重。这些表达同样反映了人们对于努力与结果的思考。
通过对“石投大海”的深入分析,不仅让我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多维含义,也让我意识到在语言学*中,成语能够加深对文化和情感的理解。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结果如何,努力本身也是一种价值。
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石投大海,终不复出。”
《后汉书·袁绍传》:“石投大海,终不复出。”
《汉书·王莽传下》:“石投大海,终不复出。”
《史记·项羽本纪》:“石投大海,无复消息。”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石投大海,终不复出。”
这样做就是~,没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