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38:52
“养虎遗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养活了**,留下了祸患”。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纵容坏人或危险事物,最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潜在威胁的忽视和纵容所带来的危险。
“养虎遗患”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的“贾谊论”,原文为“养虎而遗患,非所宜也”。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古代对待危险和敌对势力的态度有关,反映了古人对隐患的重视。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养虎遗患”在**文化中反映了对隐患的警惕,特别是在政治、社会和家庭中。它提醒人们要警惕身边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警惕性依然适用。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因纵容权臣、奸贼而导致国家动荡的故事。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引发我对现实中人际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思考。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虽然他在某些方面表现优异,但他的行为却时常越界。起初我们对他的行为采取了宽容的态度,结果导致团队内部的信任度下降,最终我们意识到“养虎遗患”的道理。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养虎遗患”:
一时宽容树虎威,
潜藏险境莫轻视。
若待后患寻上门,
悔时已晚泪满衣。
在英语中,“let the tiger out of the cage”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其文化背景与警示的语境可能有所不同。不同文化中对隐患的态度也反映了各自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对“养虎遗患”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意义,也在思考和决策中起到警示作用。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警惕,及时处理潜在问题,以免将来造成更大的损失。
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六年》:“养虎遗患,不可不慎。”
《后汉书·袁绍传》:“养虎遗患,终为所噬。”
《史记·项羽本纪》:“养虎自遗患。”
《战国策·齐策四》:“养虎遗患,未有不噬脐者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养虎者,必遗其患。”
秦朝被推翻后,楚军与汉军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西边归汉,东边归楚,宣布停战。项羽领兵东归,刘邦西进。张良和陈平对刘邦说:“目前汉军势力日益强大,诸侯也支持,可抓住时机消灭楚军,不能养虎遗患。”
他非常恨陕西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