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39:11
“狐埋狐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狐狸埋了狐狸的尸体,形容同类之间互相掩护或掩盖过错。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同类之间互相包庇,隐瞒错误或者罪行。
“狐埋狐搰”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对狐的行为感到不满,遂将其贬谪。狐埋狐搰的故事通过寓言的形式,传达了同类之间的互相掩护和保护的主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某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同类或朋友而隐瞒错误或不当行为的情况。可以在以下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狐狸常常被视为狡猾和阴险的象征,因此“狐埋狐搰”不仅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同时也隐含了对道德沦丧的批评。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对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其所反映的现象依然存在于各种社交和职场环境中。
“狐埋狐搰”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负面的,带有对不正当行为的厌恶和对道德沦丧的担忧。它引发的联想可能是对社会现象的深思,让人反思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守正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因错误而被包庇的情况,大家都选择了“狐埋狐搰”,最终导致了更大的问题。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隐瞒真相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遥远的村庄,狐狸们为了保护同伴的秘密,决定一起将真相埋藏在地下。这种狐埋狐搰的行为,使得村庄在表面上看似和谐,实际上却暗流涌动,直到有一天,一只勇敢的狐狸站出来,揭开了真相,村庄才得以恢复往日的宁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狐埋狐搰”的表达可以是“cover-up”,指的是隐瞒真相或不当行为的行为。在不同文化中,这种同类之间的包庇现象都有其表现,但具体的文化背景和表现方式却有所不同。
通过对“狐埋狐搰”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它提醒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要关注道德与正义的问题,勇于揭露真相,维护公正。
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六年》:“狐埋狐搰,无乃太早计乎?”
《后汉书·班彪传》:“狐埋狐搰,无乃太早计乎?”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狐埋狐搰,无乃太早计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狐埋狐搰,无乃太早计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清室,永除专制,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面不意~,迄未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