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5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55:53
“汗下如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汗水像流水一样流下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由于紧张、激烈活动或高温等因素而导致大量出汗的情景,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出汗非常多,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或身体状态。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对出汗现象的描述。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学出处,但在多部古典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对出汗的描写,通常与激烈的**、紧张的情绪或炎热的天气有关。成语的形成可能是对这些现象的总结和概括。
“汗下如流”可以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相似,都强调出汗的程度,但“汗流浃背”更侧重于湿透的状态。
反义成语:
这个成语与“汗下如流”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情绪的冷静和控制。
在**文化中,出汗常常与努力、辛劳和拼搏的精神相联系。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工作被视为美德,出汗的状态常常被视为努力的体现。因此,“汗下如流”不仅仅是对生理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们奋斗精神的赞美。
“汗下如流”让我联想到**员在赛场上拼搏的场景,或者在炎热的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这种情景常常伴随着奋斗、坚持和不屈的精神,令人感到振奋和鼓舞。
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我亲身体会到了“汗下如流”的感觉。那天的天气异常炎热,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跑,我的汗水几乎湿透了全身。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也让我对**员们的努力和付出心生敬佩。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朋友们去爬山,途中我感到热得几乎要晕倒,真是“汗下如流”。在山顶,微风吹来,汗水瞬间变得清凉,我笑着对朋友说:“这一路的汗水,换来的却是如此美丽的风景。”
在英语中,类似于“汗下如流”的表达可以是“sweating profusely”,这也表明了出汗的程度和情境。然而,文化背景可能不同,在西方文化中,出汗可能更强调**或高温,而与勤奋的关联性则较弱。
通过对“汗下如流”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出汗这一生理现象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努力与奋斗的价值。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帮助我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描绘场景。
腼颜于其间,汗下如流浆。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汗下如流,乃曰:‘吾闻命矣。’”
《后汉书·班超传》:“超汗下如流,乃曰:‘吾闻命矣。’”
《汉书·王莽传》:“莽汗下如流,乃曰:‘吾闻命矣。’”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汗下如流,曰:‘寡人闻命矣。’”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汗下如流,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